在教育的征程中,我们始终在探索如何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学习途径,帮助他们在中高考这场重要的战役中脱颖而出。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脑科学这一神秘而充满潜力的领域时,一扇全新的大门缓缓开启。
一、“脑科学+”概念的提出
“脑科学+”是一个将脑科学的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领域或应用场景相结合的概念。它强调以脑科学为基础和核心,通过跨学科的整合和交叉,将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以促进这些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例如,“脑科学+医学”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改进;“脑科学+教育”有助于根据学生的大脑认知特点优化教育方式;“脑科学+人工智能”能够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关于人类智能的启示,推动更智能的算法和系统的研发。总之,通过“脑科学+”的模式,可以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协同创新,挖掘脑科学在多个行业中的应用潜力,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脑科学+工程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钱学森之问研究中心科研团队与工程师专家团队,经过对“脑科学+工程教育”的深入研究与实践,创新构建了工程教育项目实训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成功创建,基于脑科学的适配应用。即教师能够将脑科学原理融入教学实践,课程内容的顺序、难度和时长的合理安排,使课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方法的科学选择,根据大脑的学习偏好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如“60秒教学法”等。60秒教学法就是结合人脑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记忆规律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将复杂的教学内容分解为简短、易于理解的知识或技能图谱,并在60秒内完成关键信息的有效传递,让学生通过本能记忆在轻松的状态下习得知识和技能。
实践证明,在工程教育工程师培养中采用60秒教学法效果显著。经过模具数控加工编程、UI设计实训班教学实验,学生实训6个月即可较好地掌握一门技术,大大缩短了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周期。同时,“脑科学+工程教育”的研究成果为中学教育的学习和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在此基础上,钱学森之问研究中心主任、教育学博士李建革提出了“脑科学+数理化”的教学理念。
三、“脑科学+数理化”助力学生中高考
“脑科学+数理化”是一种将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与数理化学科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教育理念。脑科学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大脑的学习机制、认知过程和记忆规律等,将其融入数理化教学中,可以根据大脑的特点和规律来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脑科学+数理化”的结合对于学生的中高考将会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从学习方法和效率的角度来看,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大脑如何处理和存储数理化等学科的知识。例如,了解大脑的记忆规律和注意力特点,能让学生采用更有效的学习策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理化的概念、公式和原理,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效果,拓宽解题思路等。
对于学科教学而言,教师可以依据脑科学的原理,设计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选择适配的教学方法。比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大脑的不同区域,增强学习效果;根据大脑的疲劳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时长和节奏;采用60秒教学法实施关键信息的有效传递等,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脑科学有助于揭示数理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机制。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可以提升学生在解决数理化难题时的思维敏捷性和创新能力,有利于青少年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和培育。
对于学习压力和情绪管理,脑科学的知识能让学生明白自身在面对中高考压力时大脑的应激反应,从而学会采用科学的方法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总之,“脑科学+数理化”的结合为学生的中高考备考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合理利用大脑的学习规律,采用适合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学生们能够在数理化的学习中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成绩,为中高考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在未来,随着脑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教育实践的不断探索,“脑科学+数理化”的模式将为更多学生带来学习上的突破和成功。
中高考作为学生学业生涯中的关键节点,承载着无数的梦想与期望,希望本文能够成为一盏明灯,为广大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照亮前行的道路,共同开启“脑科学+数理化”模式,助力莘莘学子中高考逐梦启航。
【作者】李建革,教育学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北京思想库高级研究员,博士后导师,钱学森之问研究中心主任,《数智工程师项目知识技能传授教学实训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负责人,《大教育视域下青少年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课题负责人。
责任编辑: 陈耘